扬州盐水鹅的清淡滋味

在江苏省扬州市,一道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美食——扬州盐水鹅,以其清淡的味道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。扬州盐水鹅不仅代表了淮扬菜系的精髓,还展示了扬州深厚厨艺文化的传承。其制作工艺独到,味道清新而不腻,成为了餐桌上的经典佳肴。

一、起源与历史背景

扬州盐水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。据传,在那个鼎食盛行的时代,人们的生活虽然简单,但已开始追求食物的美味与养生。除了基本的盐,又辅以多种香辛料,形成了最早的盐水鹅配方。清代时期,地方官员用这道美味招待南巡的康熙和乾隆皇帝,得到了高度赞赏,从此名扬天下。

扬州人养鹅、吃鹅的历史非常悠久。早在唐代,诗人姚合便在《扬州春词》里描述道:“有地惟栽竹,无家不养鹅”。而到了明代,鹅肉已是平常百姓家的常见菜肴。

二、独特的烹饪工艺

扬州盐水鹅的制作工艺讲究火候,包含多道工序:

屠宰初加工:按常规方法宰杀、放血、浸烫去毛,右翅下开口净膛,斩去翅尖和爪。在冷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,洗净残碎内脏和残血。晾挂1-2小时,沥干水分。

擦盐腌制:按白条鹅6-7%的比例每100公斤盐加1-2公斤八角粉,混匀,炒干,涂抹于鹅体腔和体表。然后叠入缸中腌2-4小时(冬天4小时,夏天2小时),期间翻动2次。

抠卤:干腌过程中,肌肉收缩,血管中血液和体液渗出,这时可提起鹅翅,用手指撑开鹅肛门倒出盐水,即为抠卤。再叠入缸中腌2-3小时,再进行第二次抠卤。

复卤:抠卤后,把鹅体浸入卤汤中浸腌4-5小时。

烫皮:复卤出缸后,用钩子钩住鹅颈部,用开水浇淋体表,使肌肉和表皮绷紧,外形饱满,挂在通风处沥干水分。

烘干:用8-10厘米长的芦苇管或小竹管插入鹅坯肛门,从开口处向体内放入少许姜、葱和八角,挂入烤炉内。用芦柴、松枝、豆荚等为燃料,烧燃后余火拨成两行,分布炉膛两边,使热量均匀。经20-30分钟的烘烤,鹅坯周身起干壳即可。这样烘干后再煮熟的鹅皮脆而不韧。

煮制:水中加姜、葱、八角、黄酒和味精等秘制调料,烧开,停火。把鹅坯放入,开水很快从翅下开口和肛门管子口进人体腔,水温下降,这时要提起鹅腿倒出体腔内的汤水,再放入锅中,并在锅中加总水量1/6的冷水,使鹅体内外的水温一致,盖上比锅略小的盖子,压注鹅,使其浸在液面下,焖煮30分钟左右,烧火加热至锅中出现连珠水泡时停火。第一次抽丝后拎出倒出体腔内卤汤,再入锅焖煮30分钟左右进行第二次抽丝,再将鹅体拎起倒汤,再入锅,焖煮5-10分钟,即可起锅。在煮制过程中,一定要控制水不能开,维持在85摄氏度左右,否则肉中的脂肪熔化外溢,肉质变老。

三、文化意义与现代价值

扬州盐水鹅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。它体现了“以味为核心,以养为目的”的中国烹饪理念。如今,扬州盐水鹅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保护,成为扬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,品尝扬州盐水鹅都是一种感受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特体验。这一经典美味不仅仅是食物,更是扬州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鲜活见证。

发表评论